Zika病毒是透過黑斑蚊(埃及斑蚊)傳染。在2015年5月,巴西出現Zika疫情,且一路迅速蔓延,一路傳染到巴貝多、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地馬拉、瓜德羅普、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馬丁尼克、墨西哥、巴拿馬、烏拉圭、波多黎各、聖馬丁、蘇利南、維京群島和委內瑞拉。
任何人都可能感染Zika,不分性別、年齡。美國國家衛生機構表示,Zika病毒正在「爆發性傳染」。
看來蚊子是我們最大的敵人。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由於茲卡病毒可能透過性行為或輸血傳染,建議曾前往疫區的民眾返台之後,短時間內一定要用保險套。
可能造成數千名嬰兒天生大腦發展不全的Zika病毒正在美洲流行,外國媒體正在鋪天蓋地報導。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醫生呼籲疫區國家女性延後懷孕計畫。Zika病毒到底多恐怖?疫區在哪裡?我們該如何防範?
感染Zika病毒,有哪些症狀?
很少有人因Zika病毒死亡,大概只有1/5感染Zika病毒的患者會出現症狀,包括:
‧輕微發燒, ‧結膜炎(眼睛紅腫痠痛), ‧頭痛, ‧關節疼痛, ‧起疹子
目前,Zika病毒還沒有疫苗或特效藥,醫生建議病人休息、多喝水。
Zika病毒最大的問題在於,患者子宮內發育的胎兒會受到影響,造成小頭畸形(microcephaly)。
小頭畸形是什麼?
頭部大小小於平均常見原因是頭大腦沒有依正常速度發展。‧出生時頭圍不到31.5至32公分。美國每年有2.5萬嬰兒小頭畸形。
小頭畸形又稱小頭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指一個人的頭圍相對於其年齡與性別的平均值,小3個標準差以上的狀況。一般而言,有小頭症的人,預期壽命會減短,而大腦功能方面也很難趨於正常。患者的預後依其所呈現的異常之處而有所不同。
小頭畸形的嚴重性因人而異,但如果大腦發展嚴重不足以至於無法發揮重要維生功能,可能致命;存活下來的孩子,也會面臨智能不足、發展遲緩等問題。德國麻疹、孕婦濫用藥物或基因異常都可能導致小頭畸形。
巴西2014年全年只有不到150件小頭畸形,但去年10月至今已有超過3500個病例。科學家尚未證實小頭畸形與Zika病毒的明確關係,但部分死亡嬰兒腦部出現Zika病毒,且胎盤和羊水中也有。
~~~~~~~~~~~~~~~~~~~~~~~~~~~~~~~~~~~~~~~~~~~~~~~~~~~~~~~~~~~~~~~~~~~~~~~~
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是由茲卡病毒(Zika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主要是經由蚊子叮咬傳播,最早在西元1947年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目前依據基因型別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型別,在中非、東南亞和印度等都有發現的紀錄。過去只有少數人類病例的報導,直到西元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發群聚疫情,才對此疾病有較多的認識。
疾病資訊
傳播方式:
目前認為是由斑蚊屬的病媒蚊和靈長類動物形成病毒傳播的循環,但詳細病毒傳播過程尚待進一步研究。
主要是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7天的潛伏期後(最長可達12天)開始發病。感染者在發病第1天至發病後11天,血液中存在茲卡病毒,此時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約15天左右,病毒進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這個健康的人就會感染茲卡病毒。此外,也曾有疑似經輸血及垂直感染的案例。
臺灣可傳播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背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白色縱線及中間一對淡黃色的縱線,較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胸部背側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斑蚊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時要特別留意做好防蚊措施。
潛伏期:
潛伏期約3–12天。
發病症狀:
典型症狀為發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紅眼)等,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與登革熱相較症狀輕微,僅有少數的重症病例報導。
依據流行地區監測資料顯示,巴西及玻里尼西亞等流行地區曾有少數病例出現神經系統(如Guillain-Barré syndrome)或免疫系統(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併發症,且有孕婦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之案例,惟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之關聯性仍待證實。
預防方法:
茲卡病毒感染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因此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於戶外活動時,建議穿著長袖淺色衣褲,或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含有DEET的防蚊液,並依照標示說明正確使用。前往流行地區活動,應選擇裝有紗窗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
此外,建議懷孕婦女如無必要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請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等,返國後自主健康監側,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由於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茲卡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茲卡病毒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家戶內外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以及使用紗窗紗門隔絕蚊蟲。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茲卡病毒感染症目前無藥物可以治療,主要是依症狀給予支持性療法,並讓病患獲得充足的休息,可用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做為解熱劑解除部分不適感,並補充足夠的水分,通常在感染後一週左右就可自行痊癒。
如有出現疑似症狀,請於就診時向醫師詳細說明旅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