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好圖用作善意分享。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必當刪除。連絡電郵: geegeelooloo@gmail.com

2/17/2016

甲狀腺結節 要緊嗎?(吉如站) (02/17/16)

甲狀腺的位置與功能

甲狀腺又稱為盾狀腺,因為它形如盾,有中間相連的左右2葉,位於頸部下方、盾狀骨上面與2側。一般看到的「喉結」即是盾狀骨尖端,因此甲狀腺就在喉結下2側的位置。

甲狀腺的功能主要與新陳代謝有關,與兒童的神經發育、尤其是腦神經細胞的軸突也有關連。胎兒如果缺乏甲狀腺素,會導致呆小症,因為腦神經細胞的軸突未能發育而「呆」,生長激素無法分泌而「小」。


成年人的甲狀腺若因開刀、甲狀腺發炎或甲狀腺機能亢進治療等而破壞,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此時不但新陳代謝變差,可能會出現體溫下降、變胖、皮膚乾燥、怕冷、便秘等現象,腦部也會受影響,記憶力、計算能力等都會變得比較不好;而最主要影響的是外觀,因為會有全身較浮腫的情形出現。

甲狀腺結節 係組織不正常增生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的某一部分不正常的增生,長大到某一程度向皮膚外突出,因此會出現患處突出的現象。由於結節內細胞或其他成份過度增生,或發生鈣化、結節內出血等,因此觸摸起來常較正常甲狀腺組織為硬。

甲狀腺結節不一定只有1顆,也可能出現很多顆,即所謂多發性結節。

另外,有些患者因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炎週期性發炎又回復,導致甲狀腺部分組織纖維化,看起來類似甲狀腺結節,但和甲狀腺結節是不一樣的。

環境、遺傳因素影響罹患率

甲狀腺結節的人口盛行率約4%。在過去,碘缺乏的地區最容易發生甲狀腺結節,所以早期遇有甲狀腺結節的患者,醫師會用碘來治療。不過現今台灣的食鹽中都添加碘,所以這一類患者可說已經消失,醫師也不再用碘來治療甲狀腺結節。

但是,研究發現,甲狀腺結節的發生仍有地域性。環境中有些物質會使甲狀腺結節發生的機率變大,像是水質不好、水中含有腐植酸的地方,例如苗栗、宜蘭及烏腳病流行的地區,居民罹患甲狀腺結節的比率較高;飲食中含碘高的食物吃很多的地方也是,例如:北海道盛產海帶,居民幾乎每餐都吃,所以罹患甲狀腺結節腫的機率也高;樹薯中含有一種硫氰化物(SCN)的成份,如果長期大量食用,也較易造成甲狀腺結節或腫大;另外,香菸或某些化學物質中也含有SCN成份,所以老菸槍也比較容易罹患甲狀腺結節。

此外,甲狀腺結節與遺傳有關,原因不明,不過研究發現,父母或家人曾罹患甲狀腺結節的家族史者,罹患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甲狀腺結節有良惡之分

甲狀腺結節大部分是甲狀腺瘤,因為患處組織中的細胞增生速度快,所以會出現一個突出的結節。如果不斷增生的甲狀腺細胞是癌細胞,則屬於惡性的甲狀腺癌,依不同的細胞分化,可分成甲狀腺乳突癌、濾泡癌、未分化癌、髓質癌等;但甲狀腺癌發生的比率並不高,在甲狀腺結節的患者中,比例不到5%。

一聽到甲狀腺癌,很多患者源於對癌症的恐懼,往往會以為罹患了不治之症而情緒失控。事實上,與其他癌症不太相同的是,高達80%的甲狀腺癌是可以治癒的,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要治癒並不困難。

可能影響外觀及導致疼痛

由於人體的甲狀腺組織約有15克,而只要有3至5克的甲狀腺正常組織,就足以支應人體新陳代謝所需,因此除非是結節造成了甲狀腺亢進,否則症狀往往並不明顯。

一般來說,罹患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患者,最主要的困擾是患處腫大而影響外觀。此外,結節中的小血管比較脆弱、容易破裂,一旦小血管破裂,造成結節中出血,則也可能會有疼痛的症狀。

另外,有極少數患者因甲狀腺結節不斷長大,而壓迫氣管或食道等,影響呼吸或造成飲食困難,但目前已非常少見,大多發生在一直任其腫大而不治療的老年人身上。


細針穿刺檢查有助確診

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包括抽血檢驗甲狀腺功能、抗體檢測(是否發炎所造成)、超音波、細針穿刺檢查等。一般人聽到要把細針「刺入喉嚨」檢查,可能會覺得很害怕,其實利用細針刺入結節以取出細胞檢查,患者只需要在穿刺檢查時忍住不要吞口水(避免甲狀腺隨著吞嚥動作而上下移動)即可,不但不需要麻醉,疼痛感也只像打針一樣,檢查後按壓5分鐘即止血,之後也不太會痛,因此不必過於擔心。

甲狀腺結節究竟要不要緊?一般人很難自行判斷,若經檢查屬良性結節,則只要按時追蹤即可,除非是出現不適症狀,或患處突然長得很快,便需馬上就醫檢查。

治療 以追蹤及開刀為主

甲狀腺結節若放任不管,患處有可能逐漸變大,原本只有1顆結節者,也可能變成多顆。不過一般而言,甲狀腺結節大多長得很慢,有些甚至根本不長大,有些則是患處內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血塊被其他組織吸收,結節而變小,之後有可能再慢慢長大。因此,只要患處不是很大,治療仍以追蹤檢查為主,因為除了開刀切除之外,並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通常醫師會建議患者,約半年到1年追蹤檢查1次,看患處的大小變化、外觀及超音波檢查等,如果追蹤3至5年後患處都沒有什麼改變,則可以暫停,萬一日後又持續變大或出現症狀,再就醫檢查。

約2成患者術後仍復發

但如果患處一直變大、或壓迫症狀明顯,則可開刀切除,其他治療方法如酒精注射(因為會疼痛,所以很少人做)、雷射使細胞壞死等,但一般並不建議使用。開刀切除後,約有20%的患者可能復發,所以仍要持續追蹤檢查。

也有人用甲狀腺素,來抑制腦垂腺分泌刺激甲狀腺生長的甲促素,但只有20%的患者有效,且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影響正常心臟功能等,所以一般不太使用。但如果患者不想開刀,也可以試用6個月,看是否有效。

健康Q & A

Q:我的脖子粗粗的,是不是可能有甲狀腺結節?

A:不一定,除了甲狀腺結節外,也可能是頸部肌肉肥大,或局部脂肪堆積所造成,還是要醫師檢查後才能確定。

Q:醫師說我的甲狀腺上面密密麻麻的有數10顆結節,不切除真的可以嗎?

A:通常2個以上的甲狀腺結節即稱為多結節。這類的甲狀腺結節絕大多數都是良性的,檢查時可在超音波下選擇對某些部分的結節進行穿刺檢查,以確定有沒有惡性腫瘤的存在。例如:結節外型不規則、邊緣界限不清楚、結節內有細小的鈣化點、內部構造混亂等,都比較有惡性的可能,醫師在檢查時,會針對這些部分進行穿刺等更仔細的檢查。如果檢查結果都正常,則不一定要切除,持續定期追蹤即可。

Q:甲狀腺結節有可能會自己消失嗎?

A:極少部分的甲狀腺結節,內部可能會破裂出血,血塊被其他組織吸收,結節變小,要完全消失常罕見,但也曾有患者有此狀況。

Q: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若不切除,將來可能轉為惡性嗎?

A:臨床上是有原本是單一甲狀腺結節,後來變成多結節的患者,但未見過原本是良性甲狀腺結節、後來變成惡性的甲狀腺癌的醫學報告;理論上來說,良性甲狀腺結節即屬於良性,惡性則原本就是惡性,由良性轉惡性的機率非常低。除非是假陰性,即本來就有惡性的癌細胞在其中,但穿刺檢查時取樣未取到該部分,因此即使檢查結果是良性甲狀腺結節,仍要持續定期追蹤一段時間。

Q:我有甲狀腺結節,是不是不可以吃海帶?

A:一般來說,罹患甲狀腺結節與碘沒有很大的關係,除非是甲狀腺炎,摸起來很像甲狀腺結節,但並不是真的結節。甲狀腺炎的患者,吃入太多碘會使其甲狀腺的自體免疫惡化,所以要限制碘的攝取。

Q:甲狀腺結節的患者要不要限制任何食物?

A:有人認為十字花科的蔬菜,因為含有硫氰化物成份,所以甲狀腺結節的患者不能吃。其實,雖然動物實驗結果認為兩者是有關連的,但根據研究報告,攝取量必須非常大,若是蔬菜可能要吃上一牛車才會有影響,所以甲狀腺結節的患者,平時不用特別限制這類蔬菜。

(以上摘自「全民健康基金會亅健康報導)

~~~~~~~~~~~~~~~~~~~~~~~~~~~~

甲狀腺結節是很常見的疾病,女性多於男性,事實上結節就是甲狀腺長出的腫瘤,其內容物可能是固體、可能是液體(又叫囊腫)、亦可能是半固體半液體成份。絕大部份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只有約5%的患者最後被確認是甲狀腺癌。通常醫師會由病史及理學檢查,配合抽血檢查、影像檢查及細針穿刺檢查,共同評估甲狀腺結節。

1.從病史及理學檢查,以下幾個情形較會懷疑為惡性結節:

(1).病患年齡小於20歲或大於70歲
(2).男性
(3).為堅硬、固定、不規則的結節
(4).合併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的症狀
(5).合併頸部淋巴病變
(6).有頸部放射性治療的病史
(7).有甲狀腺癌的病史

2. 檢查:

(1).抽血檢查:看看甲狀腺功能是亢進、低下或是正常?也可檢查是否有自體免疫甲狀腺抗體,一般來說,若甲狀腺功能為亢進惡性的機會就非常的低。
(2).甲狀腺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檢驗項目,可以準確的評估甲狀腺結節的數目、大小及內部結構,它對分辨實質性結節及囊腫有極大的幫助,且又不具放射性及操作方便。若發現結節的邊緣不規則或結節內有微小鈣化出現,惡性的可能性就較高。實質結節的癌症發生率為16%~20%,囊性結節則小於5%。
(3).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是分辨甲狀腺結節良性或惡性最重要且最準確的檢查。
(4).過去,放射性甲狀腺同位素掃描、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等都曾被用來檢查甲狀腺結節,也曾被嘗試用來區分良性與惡性結節,但結果不理想。

3. 治療及處理:

(1).功能亢進的結節(一般而言,惡性的機會就非常的低):藥物治療;若效果不彰,可以手術切除。
(2).良性且功能正常的結節:
(a) 結節小於4公分:目前的治療方式仍有爭議。
(i) 可以繼續追蹤。
(ii) 可以考慮使用甲狀腺素治療,以抑制結節繼續變大。臨床上治療一段時間(約4-6個月)後再以超音波觀察結節大小,看反應情形再決定是否持續使用甲狀腺素。
(b) 結節大於4公分:可以手術切除。
(c) 近期有明顯變大的結節:可以手術切除。
(d) 壓迫到氣管或食道的結節:應手術切除。
(3).任何懷疑惡性的結節:應手術切除。

如上所述,包括結節的形態、甲狀腺功能、超音波檢查,都有助於評估良性或惡性,但最精確的還是細針穿刺檢查。建議您回診時與您的醫師詳細的討論您目前的情況、治療與追蹤的計畫。

(以上摘自馬偕紀念醫院: 李驊容醫師)